公司新闻
夏令敏:加快创新驱动 推进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时间:2017-04-12 浏览量:4017次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大家好!
三年一度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复评工作总结会今天在北京召开,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大家的莅临表示欢迎,对各产业集群地区政府和部门、各省市纺织服装协会商会、中纺联各成员单位各部门对本次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的复评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今天会议机会,跟大家沟通、交流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第三次复评工作情况;二是三年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三是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四是纺织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第三次复评工作情况
自2002年开始进行的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这十多年纺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纺织产业的重要基础。2002年第一批试点集群有38个县、镇;2010年第一次复评时,试点集群达到164个,通过复评160个;2013年第二次复评时,试点集群为175个,通过复评170个;今年第三次复评时,参加复评试点集群为197个,通过复评186个;当然还有13家试点未满三年的集群没有参与到此次复评的工作中来,到2019年的第四次复评时,我们将对199家试点集群开展复评。
开展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复评工作的目的,一是希望各产业集群地区认真总结回顾本地区纺织集群经济发展的成绩和经验,理清问题,找准今后发展方向;二是通过交流,各地区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更好地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经济转型升级。
本次复评工作,仍然采取自评与重点考察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的方式。各试点集群都认真地完成了自评报告,比较详细地回顾总结了这三年集群经济的发展情况。对于重点地区,中纺联和和各专业协会组织开展实地考察,了解集群试点工作情况。从复评的整体情况看,这三年各集群地区的进步都很大。比如各地区都制定了纺织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各种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二、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及特点
三年来,各产业集群地区政府、协商会、企业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加快升级步伐,纺织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1.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与中纺联建立试点关系的纺织产业集群总计206家,分布在全国21个省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主,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五省最为集中,五省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建立试点关系的纺织服装产业特色城镇中大多数是以县镇为单位,这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典型的区位特征。
根据此次参与复评试点集群的统计数据测算(剔除重复计算),2015年,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9842.23亿元,三年年均增长率为3.3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181.79亿元,三年年均增长率为4.33%;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83.17亿元,三年年均增长0.5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29891.64亿元,三年年均增长2.23%;实现利润总额2210.14亿元,三年年均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98.50亿元,三年年均增长3.17%。
综合测算,2015年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42.27%,利润占44%。截至2015年底,有10个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4家专业市场年销售额过千亿元。可见,集群经济已成为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2.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色和运行亮点。
第一,各产业集群持续探索创新集群发展新模式。各地产业集群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步成果,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云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形成集群网络化协同新格局;积极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加强产品研发,加快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在品牌、质量、设计等方面从OEM向ODM、OBM积极转变;务实推进淘汰落后、节能环保、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各方面工作,促进集群企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逐步实现产业集群从成本竞争向创新竞争发展创造条件。如濮院毛衫集群加快国家级毛衫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巩固毛衫产业链基础上,大力延伸服装产业链条,实现毛衫产业集群经营产品从季节化向四季化方向发展;叠石桥家纺集群依托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培育国际贸易新增长点,全面推进市场国际化和传统产业转型跨越;张家港市坚持“传统产业高新化、传统产品高端化”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打造“名、优、特”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之路。盛泽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以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推动纺织产业向内涵型发展升级,向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升级,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
第二,完善产业链及专业市场配套。实践证明,集群产业链越完整,衔接越紧密,配套成本越低,上下游集群经济越稳固;专业市场强大的流通集散功能、区域辐射功能和品牌孵化功能,是扩大集群影响、发展集群规模、促进集群升级的有效手段。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专业市场配套成为各地产业集群的升级手段,成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路径。如绍兴柯桥纺织集群经过多年的集聚化发展,建立了包含上游的PTA、聚酯、化纤原料,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家纺和轻纺市场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市场产销体系;常熟服装城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1年名列“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榜首,2015年集群产值和市场成交额双双超千亿元,成为常熟服装服饰产业的孵化器和信息港;福建石狮是通过建立面料市场的办法,弥补了服装面辅料供需缺口,完善了产业链的配套,对区域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第三,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影响力。各集群积极结合自身产业特色,鼓励自主品牌成长,促生区域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优秀的品牌企业和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如海宁皮革、盛泽丝绸化纤、大唐袜业、嵊州领带、马桥经编、西樵面料、大朗毛衫、潮州礼服、沙溪休闲装、石狮休闲装、均安牛仔、嘉祥手套、佛山童装、兴城泳装等区域品牌在产业界影响日益扩大。虎门休闲服装、义乌无缝织造、马桥经编、大唐袜业、盐步内衣、灵武精品羊绒、青海藏毯等产业集群在“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工作中表现突出。潮州市积极推动“政企联动”品牌战略,共同构筑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影响体系,婚纱礼服企业共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0项。海宁家纺集群已有31家骨干企业经授权使用“海宁家纺”区域名牌,68家企业率先引入家纺产业联盟执行标准。义乌小商品、濮院毛衫、叠石桥家纺、常熟男装等区域品牌不仅在国内消费者中深入人心,而且走出国门,成为靓丽的国家名片。
第四,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随着纺织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流通方式的日益变革,各地集群普遍将高新技术应用和先进设备升级作为突破口,以集群领先企业为龙头,推进集群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步伐。技术进步成为集群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盛泽产业集群围绕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进行设备改造,实现化纤纺丝、织造、印染设备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真丝绸织造技术、无梭织造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保证了盛泽真丝绸、超细旦涤纶纤维和化纤织物等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长乐市积极实施“机器换工”,34家棉纺企业投入36亿元购买2100台(套)自动化设备,用工水平从万锭58人下降到36人。大朗镇鼓励企业采用电脑横机,带动机械制造、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2年到2015年10万从业人数虽然保持不变,但其毛衫产销量从2亿件发展到12亿件,集群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第五,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深化两化融合。各地集群纷纷组织实施“产业+互联网”战略,探索、践行智能制造转型,集群企业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发展。清河、常熟、海宁、柯桥、濮院、虎门等集群把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集群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提升。海宁市积极实施“电商换市”,先后成立了“海皮城”、中国网库海宁运营中心、“阿里巴巴产业带”等电商平台和多家电商园区,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与皮革时装产业的良性互动。荆州岑河镇成功入驻阿里巴巴“中国质造”,探索出了促进两化融合、“互联网+婴童装”助飞实体经济的新路子,为岑河婴童装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质效双升。兴城市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核心,实现代理分销平台、供应链采购平台等八大平台的深度关联,将600家泳装生产企业及网销C店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实力强大的网上泳装产业带。清河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网店数量超过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销售额达到35亿元以上,进入中国电商百佳县十强之列。绍兴柯桥区新建5个电商集聚区,开展“万名电商”培训计划,推动实体市场与网上轻纺城融合发展。
第六,积极开展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地集群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探索建立包括产品开发、质量检测、职业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融资担保、专利保护、媒体宣传、大赛展会、品牌培育、指数发布等一系列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上下游供应商、渠道商、设备商以及电商、设计、品牌、法律、金融等支持机构开展专业化服务,集群产业服务更加高效务实,形成创新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虎门镇政府联合多家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投资1.5亿元建设了“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落地建成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虎门服装品牌推广中心等10大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为虎门镇的服装服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公共服务。绍兴柯桥物流中心融海关、商检、物流配送、仓储等于一体,形成了通达全国179个大中城市的庞大物流服务网络,每日发往全国各地的纺织品货运量达5000吨左右,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竞争优势的“内陆直通关”。长乐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建立政银合作、银企合作和企业互助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对困难企业给予应急贷款支持,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总之,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条、塑造区域品牌、开展科技创新、深化两化融合等等手段,提升了集群的竞争优势,并积蓄了发展新动能。也相信在2019年的第四次复评中,我们的产业集群仍会有新的突破和进步。
三、我国纺织集群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在信息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流通升级以及城市升级的大环境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也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生产片断化带来的挑战。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呈现产业趋向集中、价值链全球分工以及生产片断化的新格局,产业权力集中在少数跨国公司,导致全球价值链分配越来越不均衡。处于核心地位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价值分配、治理权力,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后进国家企业面临技术门槛和市场壁垒,大多只能从事成熟技术生产,相互争夺订单,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小,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趋于边缘化。我国加入WTO之后,集群企业面对的不再是单个国际顶尖企业,而是被跨国公司控制的庞大而高效的国际化商业链条以及深刻的全球化。纺织产业集群能否获得国际竞争话语权,需要依靠持续竞争力赢得本地区在国际生产和价值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实现比学赶超,加快纺织服装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步伐。
第二,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目前,已有众多国际服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我国市场,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从设计、品质、价格、服务、文化等方面开展差异化竞争。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审美、功能等需求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化,纺织服装领域高质量、个性化、低成本的高性价比消费将成为未来市场需求的主旋律。促使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企业围绕供给侧改革,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第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带来的挑战。受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影响,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大部分以生产型和加工型为主,高端创新型集群发展相对滞后,集群创新环境不完善,人才、信息、设计等高级生产要素缺乏等问题都制约着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亟需突破瓶颈,进入知识集聚、创新集聚和差异化竞争的良性循环阶段。
第四,集群发展路径依赖和政策依赖带来的挑战。集群发展往往存在路径依赖风险,如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产业集群政策、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政策措施而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调控,致使非创新性企业扎堆、园区建设分散、产业缺乏特色,存在盲目低端扩张、盲目延伸产业链、同构化发展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
综合而言,在万物互联的新经济时代和日趋复杂的全球化格局中,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努力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纺织产业集群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集群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品牌运营等方面的提升力度,推动集群经济的升级发展和地区社会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加快推进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要继续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仍需持续改善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关键要素为核心,实现集群主要价值环节的提升。全行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工作。
第一,加强创新投入,促进共性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扩散应用。集合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多方面力量,解决集群共性技术的瓶颈问题,比如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器件、节能环保、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制定有效促进集群共性技术扩散的各种政策;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解决技术和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创造、使用和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建立科创基地等,为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
第二,加强不同层次的人才建设。提升集群企业的人才适配水平,建立满足多层次人才需求的供给机制。要完善创新团队扶持政策,落实各类人才培养措施,促进集群内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开展人才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增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基础。
第三,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和标准建设工程。继续培育、提升区域品牌,持续提升其形象和价值。以产业集群为纽带,鼓励企业联合制定标准;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支持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上升为自主标准,促进自主标准成为国家(或国际、行业)标准;围绕质量提升与消费安全保障需求,组织企业参与制定产品安全性与能效标准。
第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交流沟通、协调关系、行业自律以及代表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面的作用;要从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发与技术咨询服务、设计、网络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角度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资源支撑作用,为集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五,推进企业核心产品开发与工艺升级。在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过程中,企业的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始终是关键。要鼓励企业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开发新产品或改进核心产品的生产效率等,来实现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以带动产业集群提升其价值平台,不断朝价值链两端升级。
第六,坚持绿色发展之路。积极统筹产业集群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加快节能装备和节能技术在各环节的应用,提升全行业的节能水平,开发绿色纺织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能效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工厂,实现生产过程集约化、清洁化和智能化;发展绿色园区,提高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水平;打造绿色供应链,构建从原料、生产、营销、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的纺织工业循环体系,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打造全生命周期低碳绿色纺织产业链。
第七,科学规划引导。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谋划,通过整合规范产业分布、完善环境、创新网络、创新体制、加强协调等,更好地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规划应明确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集群内产业的选择、未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集群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健全方案以及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等。
第八,强化社会责任。继续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和创新社会责任价值理念,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为纽带、社会媒体为监督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推广机制。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共享、互动和交流,提高行业社会责任透明度,共担责任,共享成果,推进集群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升。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创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阶段。纺织全行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发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各地纺织产业集群必须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直面新常态下的困难与挑战,加快创新驱动,积蓄集群发展的新动能,努力建设技术管理先进、质量体系健全、主导产品突出、品牌水平较高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纺织产业集群,以推动行业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向纺织强国目标迈进。
谢谢大家!
大家好!
三年一度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复评工作总结会今天在北京召开,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大家的莅临表示欢迎,对各产业集群地区政府和部门、各省市纺织服装协会商会、中纺联各成员单位各部门对本次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的复评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今天会议机会,跟大家沟通、交流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第三次复评工作情况;二是三年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三是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四是纺织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第三次复评工作情况
自2002年开始进行的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这十多年纺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纺织产业的重要基础。2002年第一批试点集群有38个县、镇;2010年第一次复评时,试点集群达到164个,通过复评160个;2013年第二次复评时,试点集群为175个,通过复评170个;今年第三次复评时,参加复评试点集群为197个,通过复评186个;当然还有13家试点未满三年的集群没有参与到此次复评的工作中来,到2019年的第四次复评时,我们将对199家试点集群开展复评。
开展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复评工作的目的,一是希望各产业集群地区认真总结回顾本地区纺织集群经济发展的成绩和经验,理清问题,找准今后发展方向;二是通过交流,各地区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更好地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经济转型升级。
本次复评工作,仍然采取自评与重点考察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的方式。各试点集群都认真地完成了自评报告,比较详细地回顾总结了这三年集群经济的发展情况。对于重点地区,中纺联和和各专业协会组织开展实地考察,了解集群试点工作情况。从复评的整体情况看,这三年各集群地区的进步都很大。比如各地区都制定了纺织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各种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二、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及特点
三年来,各产业集群地区政府、协商会、企业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加快升级步伐,纺织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1.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与中纺联建立试点关系的纺织产业集群总计206家,分布在全国21个省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主,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五省最为集中,五省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建立试点关系的纺织服装产业特色城镇中大多数是以县镇为单位,这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典型的区位特征。
根据此次参与复评试点集群的统计数据测算(剔除重复计算),2015年,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9842.23亿元,三年年均增长率为3.3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181.79亿元,三年年均增长率为4.33%;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83.17亿元,三年年均增长0.5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29891.64亿元,三年年均增长2.23%;实现利润总额2210.14亿元,三年年均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98.50亿元,三年年均增长3.17%。
综合测算,2015年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42.27%,利润占44%。截至2015年底,有10个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4家专业市场年销售额过千亿元。可见,集群经济已成为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2.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色和运行亮点。
第一,各产业集群持续探索创新集群发展新模式。各地产业集群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步成果,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云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形成集群网络化协同新格局;积极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加强产品研发,加快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在品牌、质量、设计等方面从OEM向ODM、OBM积极转变;务实推进淘汰落后、节能环保、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各方面工作,促进集群企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逐步实现产业集群从成本竞争向创新竞争发展创造条件。如濮院毛衫集群加快国家级毛衫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巩固毛衫产业链基础上,大力延伸服装产业链条,实现毛衫产业集群经营产品从季节化向四季化方向发展;叠石桥家纺集群依托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培育国际贸易新增长点,全面推进市场国际化和传统产业转型跨越;张家港市坚持“传统产业高新化、传统产品高端化”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打造“名、优、特”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之路。盛泽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以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推动纺织产业向内涵型发展升级,向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升级,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
第二,完善产业链及专业市场配套。实践证明,集群产业链越完整,衔接越紧密,配套成本越低,上下游集群经济越稳固;专业市场强大的流通集散功能、区域辐射功能和品牌孵化功能,是扩大集群影响、发展集群规模、促进集群升级的有效手段。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专业市场配套成为各地产业集群的升级手段,成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路径。如绍兴柯桥纺织集群经过多年的集聚化发展,建立了包含上游的PTA、聚酯、化纤原料,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家纺和轻纺市场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市场产销体系;常熟服装城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1年名列“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榜首,2015年集群产值和市场成交额双双超千亿元,成为常熟服装服饰产业的孵化器和信息港;福建石狮是通过建立面料市场的办法,弥补了服装面辅料供需缺口,完善了产业链的配套,对区域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第三,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影响力。各集群积极结合自身产业特色,鼓励自主品牌成长,促生区域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优秀的品牌企业和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如海宁皮革、盛泽丝绸化纤、大唐袜业、嵊州领带、马桥经编、西樵面料、大朗毛衫、潮州礼服、沙溪休闲装、石狮休闲装、均安牛仔、嘉祥手套、佛山童装、兴城泳装等区域品牌在产业界影响日益扩大。虎门休闲服装、义乌无缝织造、马桥经编、大唐袜业、盐步内衣、灵武精品羊绒、青海藏毯等产业集群在“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工作中表现突出。潮州市积极推动“政企联动”品牌战略,共同构筑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影响体系,婚纱礼服企业共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0项。海宁家纺集群已有31家骨干企业经授权使用“海宁家纺”区域名牌,68家企业率先引入家纺产业联盟执行标准。义乌小商品、濮院毛衫、叠石桥家纺、常熟男装等区域品牌不仅在国内消费者中深入人心,而且走出国门,成为靓丽的国家名片。
第四,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随着纺织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流通方式的日益变革,各地集群普遍将高新技术应用和先进设备升级作为突破口,以集群领先企业为龙头,推进集群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步伐。技术进步成为集群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盛泽产业集群围绕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进行设备改造,实现化纤纺丝、织造、印染设备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真丝绸织造技术、无梭织造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保证了盛泽真丝绸、超细旦涤纶纤维和化纤织物等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长乐市积极实施“机器换工”,34家棉纺企业投入36亿元购买2100台(套)自动化设备,用工水平从万锭58人下降到36人。大朗镇鼓励企业采用电脑横机,带动机械制造、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2年到2015年10万从业人数虽然保持不变,但其毛衫产销量从2亿件发展到12亿件,集群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第五,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深化两化融合。各地集群纷纷组织实施“产业+互联网”战略,探索、践行智能制造转型,集群企业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发展。清河、常熟、海宁、柯桥、濮院、虎门等集群把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集群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提升。海宁市积极实施“电商换市”,先后成立了“海皮城”、中国网库海宁运营中心、“阿里巴巴产业带”等电商平台和多家电商园区,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与皮革时装产业的良性互动。荆州岑河镇成功入驻阿里巴巴“中国质造”,探索出了促进两化融合、“互联网+婴童装”助飞实体经济的新路子,为岑河婴童装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质效双升。兴城市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核心,实现代理分销平台、供应链采购平台等八大平台的深度关联,将600家泳装生产企业及网销C店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实力强大的网上泳装产业带。清河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网店数量超过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销售额达到35亿元以上,进入中国电商百佳县十强之列。绍兴柯桥区新建5个电商集聚区,开展“万名电商”培训计划,推动实体市场与网上轻纺城融合发展。
第六,积极开展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地集群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探索建立包括产品开发、质量检测、职业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融资担保、专利保护、媒体宣传、大赛展会、品牌培育、指数发布等一系列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上下游供应商、渠道商、设备商以及电商、设计、品牌、法律、金融等支持机构开展专业化服务,集群产业服务更加高效务实,形成创新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虎门镇政府联合多家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投资1.5亿元建设了“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落地建成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虎门服装品牌推广中心等10大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为虎门镇的服装服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公共服务。绍兴柯桥物流中心融海关、商检、物流配送、仓储等于一体,形成了通达全国179个大中城市的庞大物流服务网络,每日发往全国各地的纺织品货运量达5000吨左右,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竞争优势的“内陆直通关”。长乐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建立政银合作、银企合作和企业互助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对困难企业给予应急贷款支持,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总之,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条、塑造区域品牌、开展科技创新、深化两化融合等等手段,提升了集群的竞争优势,并积蓄了发展新动能。也相信在2019年的第四次复评中,我们的产业集群仍会有新的突破和进步。
三、我国纺织集群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在信息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流通升级以及城市升级的大环境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也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生产片断化带来的挑战。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呈现产业趋向集中、价值链全球分工以及生产片断化的新格局,产业权力集中在少数跨国公司,导致全球价值链分配越来越不均衡。处于核心地位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价值分配、治理权力,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后进国家企业面临技术门槛和市场壁垒,大多只能从事成熟技术生产,相互争夺订单,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小,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趋于边缘化。我国加入WTO之后,集群企业面对的不再是单个国际顶尖企业,而是被跨国公司控制的庞大而高效的国际化商业链条以及深刻的全球化。纺织产业集群能否获得国际竞争话语权,需要依靠持续竞争力赢得本地区在国际生产和价值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实现比学赶超,加快纺织服装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步伐。
第二,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目前,已有众多国际服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我国市场,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从设计、品质、价格、服务、文化等方面开展差异化竞争。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审美、功能等需求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化,纺织服装领域高质量、个性化、低成本的高性价比消费将成为未来市场需求的主旋律。促使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企业围绕供给侧改革,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第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带来的挑战。受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影响,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大部分以生产型和加工型为主,高端创新型集群发展相对滞后,集群创新环境不完善,人才、信息、设计等高级生产要素缺乏等问题都制约着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亟需突破瓶颈,进入知识集聚、创新集聚和差异化竞争的良性循环阶段。
第四,集群发展路径依赖和政策依赖带来的挑战。集群发展往往存在路径依赖风险,如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产业集群政策、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政策措施而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调控,致使非创新性企业扎堆、园区建设分散、产业缺乏特色,存在盲目低端扩张、盲目延伸产业链、同构化发展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
综合而言,在万物互联的新经济时代和日趋复杂的全球化格局中,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努力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纺织产业集群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集群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品牌运营等方面的提升力度,推动集群经济的升级发展和地区社会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加快推进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要继续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仍需持续改善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关键要素为核心,实现集群主要价值环节的提升。全行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工作。
第一,加强创新投入,促进共性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扩散应用。集合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多方面力量,解决集群共性技术的瓶颈问题,比如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器件、节能环保、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制定有效促进集群共性技术扩散的各种政策;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解决技术和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创造、使用和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建立科创基地等,为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
第二,加强不同层次的人才建设。提升集群企业的人才适配水平,建立满足多层次人才需求的供给机制。要完善创新团队扶持政策,落实各类人才培养措施,促进集群内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开展人才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增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基础。
第三,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和标准建设工程。继续培育、提升区域品牌,持续提升其形象和价值。以产业集群为纽带,鼓励企业联合制定标准;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支持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上升为自主标准,促进自主标准成为国家(或国际、行业)标准;围绕质量提升与消费安全保障需求,组织企业参与制定产品安全性与能效标准。
第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交流沟通、协调关系、行业自律以及代表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面的作用;要从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发与技术咨询服务、设计、网络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角度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资源支撑作用,为集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五,推进企业核心产品开发与工艺升级。在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过程中,企业的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始终是关键。要鼓励企业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开发新产品或改进核心产品的生产效率等,来实现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以带动产业集群提升其价值平台,不断朝价值链两端升级。
第六,坚持绿色发展之路。积极统筹产业集群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加快节能装备和节能技术在各环节的应用,提升全行业的节能水平,开发绿色纺织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能效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工厂,实现生产过程集约化、清洁化和智能化;发展绿色园区,提高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水平;打造绿色供应链,构建从原料、生产、营销、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的纺织工业循环体系,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打造全生命周期低碳绿色纺织产业链。
第七,科学规划引导。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谋划,通过整合规范产业分布、完善环境、创新网络、创新体制、加强协调等,更好地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规划应明确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集群内产业的选择、未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集群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健全方案以及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等。
第八,强化社会责任。继续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和创新社会责任价值理念,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为纽带、社会媒体为监督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推广机制。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共享、互动和交流,提高行业社会责任透明度,共担责任,共享成果,推进集群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升。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创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阶段。纺织全行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发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各地纺织产业集群必须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直面新常态下的困难与挑战,加快创新驱动,积蓄集群发展的新动能,努力建设技术管理先进、质量体系健全、主导产品突出、品牌水平较高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纺织产业集群,以推动行业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向纺织强国目标迈进。
谢谢大家!
- 上一篇: 用良心守护缝纫机的最后时光
- 下一篇: 厚料缝纫机断底线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